——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發展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
2025年09月22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20世紀50年代,庫爾班·吐魯木大叔想要騎著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佳話傳遍神州大地。歷經舊社會苦難的庫爾班大叔當時可能不會想到,70年后,鄉親們下午從縣城乘飛機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北京。
曾需數月艱難跋涉的旅程,如今一日可達。這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來發展的一個縮影。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從閉塞邊陲到璀璨明珠,新疆的變遷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各族干部群眾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跨越式發展的奇跡。新時代的新疆,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展現出一幅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美好畫卷。
西部邊疆日新月異
新疆,這片佔陸地國土面積約1/6的地區,歷來長路難行。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疆的公路總裡程僅有3000多公裡,且路況極差。曾在新疆交通運輸廳工作近40年的退休干部黃維回憶:“人們要出遠門得先坐驢車走土路,再坐汽車在戈壁上顛簸……”
如今的新疆大地上,一張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早已鋪開。截至2024年底,全疆公路總裡程達到23萬公裡,其中高速(一級)公路突破1.2萬公裡,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和客車。
2024年12月30日,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全線貫通。經此穿越阻隔新疆南北的天山峻嶺,僅需20多分鐘。今年底,烏尉高速全線將實現通車,屆時烏魯木齊到庫爾勒的駕車時長將從7小時縮短至3小時。
現代農業、物流園、冷鏈基地……一座座產業新地標正在烏尉高速沿線加快布局。天山南麓,年產4萬噸鮮奶的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正擴建倉儲車間,准備開通新的鮮奶配送專線。公司負責人於瑞紅說:“這條高速公路開通后,企業預計一年可節省1500萬元運輸成本。”
70年櫛風沐雨,新疆在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轉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立足資源稟賦,服務國家大局,為保障國家能源、關鍵礦產和糧食安全等作出積極貢獻。
2025年6月10日,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產送電,僅用7毫秒就能把新疆電能送至重慶。依托已建成的“三直兩交”5條外送通道,“火水風光”多能互補,新疆外送電量連續5年突破千億千瓦時,“點亮”全國22個省區市。
2024年,新疆糧食總產466億斤,糧食單產躍居全國第一。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疆糧食總產量僅為110萬噸,人均口糧不足200公斤。
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國家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全國優質農牧產品供給基地……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搶抓機遇,團結拼搏,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乘勢而起、蹄疾步穩。
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家住震中地區的熱合曼·阿不都熱依木回憶:“那場地震發生在凌晨,幸虧安居房沒倒,家裡人都沒事。”
新疆地處歐亞地震帶,實現安居,是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2004年,新疆實施農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設,重點解決農村居民住房的抗震問題。得益於這項惠民政策,熱合曼一家在2009年告別老舊的土坯房,住進了45平方米的磚混結構抗震安居房。
為讓更多群眾安居、宜居,2011年新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全面實施。2017年,熱合曼一家再遷新居,80平方米安居房裡上下水、電採暖配套設施齊全,讓他覺得“住得安心、住得舒服”。截至2024年底,新疆累計建成農村安居工程273萬戶。
熱合曼經歷的住房變化背后,是新疆為提升民生福祉的持續努力。近年來,新疆每年將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教育、就業、醫療等群眾關切,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發展成果轉化為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事業全方位發展。2024年,新疆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南疆阿克蘇、喀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2024年新疆有普通高校63所,較2012年增加24所。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收入穩步增長。就業人員總數從2012年的1246萬人增加至2024年的1391萬人。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比2012年分別增加23801元和12551元。
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健全優化。截至2024年,新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超過1.9萬家,衛生健康系統人員總數達到31.46萬人,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0歲提高到2024年的77歲。
漫漫沙海邊,新疆筑起數千公裡綠色屏障,為各族群眾守護生活家園﹔巍巍昆侖下,新疆建成現代產業園,為各族群眾提供致富機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各項事業發展,貫徹落實富民興疆,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日子美起來了。
民族團結譜寫新篇
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的“百家宴”上,各族居民端出自家拿手菜,同桌就餐共享美食﹔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的“村超”足球賽中,各族球迷自發組隊,同場競技共享樂趣……在新疆,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場景隨處可見。
“民族團結一家親”,既是各族群眾的共識,也是一項在新疆持續開展的活動。自2016年10月以來,全疆范圍內,數以百萬計的干部職工與基層群眾結對認親,傾聽心聲、解決困難,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植心田、開花結果。
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今年暑假,10歲的帕提曼罕·排日海提參加研學活動來到北京。當她在天安門廣場看到國旗冉冉升起時,激動的淚水淌過臉頰,凝成對祖國的熾熱告白。
在新疆庫車龜茲小巷內,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匯聚於此,感受這裡的文化魅力。年過六旬的帕爾哈提·伊明跳著薩瑪瓦爾舞,贏得圍觀游客陣陣喝彩。
從遠赴他鄉的研學交流,到跨越山河的旅游互動,新疆文旅的深度融合不斷促進各民族交流互動、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認同,為深入推進文化潤疆提供重要支撐。
“文化和舞蹈是有生命力的,是要跳給大家看、傳給年輕人學的。”帕爾哈提說。如他所說,薩瑪瓦爾舞如今在龜茲小巷走紅,恰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生生不息的生動注腳。
2023年以來,19個援疆省市緊扣“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立足新疆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精准發力推動一批現代產業項目落地生根、枝繁葉茂,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打造引擎。
新疆各族群眾在與對口援疆省市日益緊密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構建起情感共鳴、發展共謀、成果共享、文化共融的和諧關系,民族團結的“石榴籽”抱得越來越緊。
向西開放動能澎湃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裡,鐵軌縱橫交錯,龍門吊繁忙工作,中歐班列整裝待發。從這裡出發,中國制造的產品2天抵達哈薩克斯坦,8天抵達俄羅斯,16天抵達荷蘭,國際大通道快捷高效。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的新疆,在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獨特區位優勢越發凸顯。抓住發展機遇,新疆全力推進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和商貿物流網建設,一個東聯國內、西挽歐亞,支撐國家向西開放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形成。
自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區航站樓啟用以來,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的“含金量”日益凸顯。新疆民航航線達595條,25條國際客運航線通達17個國家和地區,“東西成扇、疆內成網”的航線格局已經形成。
借力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東風,新疆外貿亮點突出。2024年,新疆進出口總額4341.6億元,連續3年跨越3個千億級台階。
在霍爾果斯口岸聯檢大廳,哈薩克斯坦商人努爾別克說:“現在用手機智能軟件報關,通關只要3小時,比10年前快8倍。”這種效率提升源於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實施“鐵路快通”“抵站直裝”等改革,推出“智慧口岸”建設方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新疆將大力推動“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建設,不斷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周邊省區市務實合作﹔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高標准建設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拓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上合組織國家、中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扎實推進口岸建設三年行動,努力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從昔日的“邊遠地帶”到如今的開放前沿,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樞紐地位日益顯現,持續展現“亞歐通衢”的新圖景。
遼闊邊疆,冉冉騰升……
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各族兒女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真抓實干扎實推動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為新疆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1日電 記者李自良、曹志恆、於濤)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2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