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08:41 来源:北京日报222
8月,保定市涞源县银坊镇黄土岭村,山峦静卧,漫山松柏。崇山峻岭间,宽阔平坦的荣乌高速架起于半空中,穿村而过,蜿蜒延伸向远方。86年前,几声炮响,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殒命黄土岭,“名将之花”神话化为泡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从此扬名后世。
一把冲锋号
荣乌高速黄土岭出口紧挨着黄土岭服务区,这片区域就是当年黄土岭战役的发生地。涞源县党史研究室编辑部主编姚金山早早就等在山脚下,“走,咱们到山上看看”。姚金山生于1949年,76岁的他仍是腿脚灵便、中气十足。
半山腰处,一座纪念亭静静矗立,亭内石碑上“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青色大字,庄严肃穆。行至山顶,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的玻璃展柜内,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号静静横卧,随时响起的军号声瞬间就能把人们拉回8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939年11月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第1大队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其主力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歼灭于雁宿崖。时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针对日军“每遭歼灭必急于报复”的特点,意识到刚刚上任的旅团长阿部规秀必定不甘失败,迅即命令各部队作好连续作战准备。4日,阿部规秀果然亲率1500余精锐部队,从涞源城南下,企图以报复性进攻摧毁八路军主力,挽回颜面。此时,接到情报的我军决定利用有利地形,诱敌深入至黄土岭山谷地带集中歼灭。6日晚间,阿部规秀率部进入黄土岭一线,并在毫无察觉中,被八路军包围。
11月7日,当日军如长蛇般蠕动至黄土岭东面峡谷时,穿透雨雾的冲锋号声撕裂沉寂,埋伏于两侧山崖的八路军战士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子弹呼啸而过,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发出耀眼火光,狭窄的峡谷顿时成为日寇的葬身之地。
一门迫击炮
采访当天,太行山阴云密布,记者刚进入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外面便降下暴雨,这疾风骤雨仿佛在诉说当年的战事。
当时,战场中的黄土岭,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激战过程中,我一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黄土岭东一座独立小院,院内站着一群穿黄呢大衣的日军军官,小院像是日军的指挥所。陈正湘立即将军分区迫击炮连调上来,把目标指给炮兵连长杨九秤。在杨九秤指挥下,炮手迅速测定方位和距离,向小院连续发射4发炮弹,炸死炸伤日军官兵10余人,阿部规秀腹部和腿部多处被弹片击中,命丧于此。
击毙日军中将,这在华北战场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也是第一次,阿部规秀成为抗日战争中在战场上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击毙敌酋所使用的迫击炮陈列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人民军队精妙的战略战术和这个太行山脉北部群山中的小小垭口,从此名垂青史。
姚金山研究涞源县抗战史多年,说起当年发生的故事,他娓娓道来。姚金山竖起大拇指、伸直胳膊,用一只眼睛瞄准远方的位置,“这就是当年测量距离的方法,大概就是800米,迫击炮的射程范围。”
踏上振兴路
战壕与弹痕隐入山林,但历史的回响不绝于耳,红色的记忆从未褪色。冲锋号一直在黄土岭村民心中回响,鼓舞着人们不断奋进、勇敢向前。
“荣乌高速建设时,在我们村建设了上下道口,就是为了方便游客,帮助村子发展红色旅游。”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陈成说。当年黄土岭战役中,他的姥爷作为民兵,上前线抢救伤员时被炸伤腿,落下了残疾,“姥爷经常讲那时候的战斗故事,听得我热血沸腾”。
陈成说,“我们村虽然偏僻、人口不多,但近些年来发展变化挺大。年轻人闲不住大多出去务工,弱劳力主要在高速路服务区、村里公益岗、农家院就业,基本没有闲人。”近年来,村里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高山种植等产业,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兴旺红火,目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000元。
采访结束时,暴雨已停,远处的群山间升起团团白雾,好似仙境,安宁祥和。“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一定会传承红色血脉,乡村振兴路必将越走越宽广。”陈成说。(北京日报记者李如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